明年5月1日起,修改后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将正式实施,未来本市垃圾分类工作怎么样开展也已提上日程。
记者专访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固废处相关负责人了解到,目前本市正在加紧制定《北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行动方案》及党政机关社会单位、居住小区、垃圾分类收集运输处理和生活垃圾减量等相关配套实施办法,修改完善生活垃圾收运处理管理流程和标准规范,健全生活垃圾分类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管理体系,实现全链条无缝衔接。
修改后的《条例》正式实施前,全市居住小区力争配齐分类垃圾桶,明年本市党政机关社会单位垃圾强制分类全覆盖。
修改后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明年5月1日实施,这其实是给所有单位、个人参与垃圾分类的一个适应期。市城市管理委固废处副处长马建骥表示,在此阶段,垃圾分类的相关硬件设施和配套政策要逐步完善,单位、个人的垃圾分类责任意识也要慢慢地提高,将以党政机关、社会单位垃圾强制分类和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为主抓手和切入点,以点带面,逐步扩展。
马建骥和记者说,自2017年以来,本市区域内已有134家中央国家机关、118家市级党政机关和1660家区级党政机关开展了垃圾强制分类工作,新修改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实施后,将实现全市党政机关强制垃圾分类全覆盖。
记者发现,目前全市各党政机关内分类垃圾桶的设置不完全一样,有的设置了可回收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有的则只设置了可回收物垃圾桶,未来是否会有统一标准?
对此,马建骥表示,党政机关日常产生的垃圾以废旧纸张等可回收物为主,但有害垃圾必须要分出来,因此,能够准确的通过不同的分区设置垃圾桶组合,如办公区至少要成组设置可回收物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食堂餐饮区则必须要设置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有害垃圾桶能够准确的通过各单位的情况因地制宜,可以每层设置一处,也可以统一集中在一处。”马建骥说,同时,每家党政机关还应当建立一处垃圾分类收集点,收集点内配齐四种分类垃圾桶,便于和垃圾运输单位对接,向外清运。
自家小区只有绿、灰两种垃圾桶,一街之隔的其他小区却有绿、灰、蓝三种垃圾桶,垃圾桶的设置方式不一,分类投放的方法是否也不一样?垃圾到底该如何扔?记者在此前的走访中发现,不少居民对楼下垃圾桶的设置方式抱有疑问。
新修改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仍旧延续了此前的四分法,即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分别对应绿、灰、蓝、红四种颜色的垃圾桶。
蓝色可回收物垃圾桶和红色有害垃圾桶能够准确的通过各小区的真实的情况自行安排,例如有的小区采取引入专业的第三方回收企业对居民家中产生的可回收物直接上门回收,因此就不再设置蓝色垃圾桶,有的小区面积较小,所以整个小区只设一个有害垃圾桶。
下一步,居住小区的分类垃圾桶设置方式还将延续这一方案,“但不管怎么因地制宜,厨余垃圾桶和其他垃圾桶是必须要有的,而且要成组设置,有害垃圾桶和可回收物垃圾桶至少要有一处。”马建骥说,另外针对目前部分小区还存在分类垃圾桶尚未配齐的情况,各区政府正在督促相关管理单位,如社区物业、自管单位、街道或乡镇指定的管理责任人,在明年5月1日前为各居住小区配齐分类垃圾桶。
新公布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要求市城市管理委要就垃圾分类收集容器的颜色、图文标识等制定规范,住建部日前也公布了新的垃圾分类标识。对此,马建骥表示,接下来,新配置的垃圾桶会按照住建部的新修订的标准统一印制分类文字和标识,但目前正在使用中的旧垃圾桶也能够准确的通过需要标注相关文字、图案标识后接着使用,“等到要换掉的时候再换成新的垃圾桶,逐步替换,避免浪费。”
另外,本市还将完善垃圾分类示范片区创建标准,严格执行考核验收办法,到2020年底,全市创建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的街道(乡镇)占比达到90%以上。
居民按照规定做好垃圾分类,但收运单位却“混装混运”,严重挫伤了前端分类的积极性。新公布的条例加大了对此类违背法律规定的行为的处罚力度,市城市管理委也正在研究制定垃圾运输管理办法和各品类垃圾运输车辆标准。
记者了解到,目前本市采取的垃圾分类收集方式主要是厨余垃圾实行“桶换桶”“桶车对接”的方式,确保收运全过程密闭、无二次污染。下一步,针对目前居住小区中收集厨余垃圾的敞口三轮车将进行逐步替换,鼓励使用新能源平板车,或小型厢式货车等符合规范的车辆。同时,目前本市已有1000余辆厨余垃圾专业运输车,接下来还将在此基础上,结合垃圾分类示范片区的创建,建立“绿色车队”,实现运输车辆颜色、车身标准、标志标识、监督电话、单位“五统一”,与各品类垃圾桶颜色一致,易于群众识别监督。
目前,本市对生活垃圾的解决方法主要是焚烧、生化和卫生填埋处理。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本市正在不断的提高生活垃圾解决能力,预计到明年年底,焚烧和生化解决能力可达到2.34万吨/日,80%以上的生活垃圾都能实现资源化处置。到2025年底,本市的垃圾分类焚烧能力可达3.58万吨/日,生化解决能力稳定在5750吨/日,并视真实的情况增加或优化工艺,全面实现原生垃圾“零填埋”。
这个让居民头疼不已的问题也有了处理方法。未来,每个小区或社区至少都应配备一处可供可回收物、大件垃圾和装修垃圾分类投放的暂存点,暂存点内要求不一样的种类的垃圾要分别打包装袋,码放整齐。装修垃圾由有资质的运输单位运至各区规范的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理设施处置。
同时,每个社区或街道至少要建一处大件垃圾中转点,便于有资质的运输单位中转收运。另外,各区还将梳理完善再生资源收集、暂存、运输、处理全流程,符合市场需求,因地制宜规划建设一处再生资源分拣中心,对可回收物、大件垃圾等进行精细分拣、打包,再交由有资质的运输单位处理。
今天下午,北京市城市管理委组织召开《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半年新闻发布会,市城市管理委、市城管执法局、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发布《条例》实施进展情况。 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自今年5月1日《条例》正式实施以来,本市大力开展“桶”、“车”、“站”、
今天下午,北京市城市管理委组织召开《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半年新闻发布会,市城市管理委、市城管执法局、市委社会工委、市民政局发布《条例》实施进展情况。记者通过调查了解到,《条例》实施半年来成效显著,10月份家庭厨余垃圾分出量较《条例》实施前增
将餐厨垃圾倒入分类减量装置后,投入菌剂,发酵降解,最终转化为可种花植草的肥料或是索性化为液体。像这样的餐厨垃圾分类减量装置,已在北京多个地方试点投用。作为北京市区域标准,由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员会提出并归口的《餐饮单位餐厨垃圾分类减量装置使用规
7月10日本报刊登《夏天的绿桶最让人不放心》,报道了北京市多个小区的垃圾分类执行情况。其中大兴区清和园小区和德茂社区,当时执行情况并不理想,出现厨余垃圾处理不完善,有蚊蝇和异味,垃圾分类指导员工作量大等问题。近日,记者再度造访这两个小区,发
明明在家分好了类的垃圾,最后却被混装混运,一车拉走。北京已出台了“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但个别小区还是存在垃圾混装混运,严重挫伤市民垃圾分类的积极性。“不分类不收运”,这一环环相扣的监督链条还得铆劲,不能给混装混运开口子。 为了不让混装
9月12日,石景山区古城街道在西路北社区文化广场举办“垃圾分类、我们一起来”的宣传活动。垃圾分类宣讲员自编自演的快板朗朗上口,通俗易懂,好听又好记。游戏部分让社区居民更了解不同垃圾对应的垃圾桶,投放好分类垃圾。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在服贸会综合展区,一家展位前排起了长队,小黄狗环保科技展出的“智能垃圾四分类亭”成了明星展品,观众纷纷体验垃圾分类回收新方式。 通体亮黄色的智能亭共设置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四个门,机身上有一块大屏幕,用户投递垃圾可同步获
扔厨余垃圾的时候是“破袋”还是“带袋”最受市民关注。在昨天下午市城市管理委召开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4个月新闻发布会上,市城市管理委相关负责人明确说,当大部分人能准确进行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后,投放厨余垃圾可以从“破袋”到“开袋检
居民在投放厨余垃圾的时候,是“破袋”还是“带袋”?这样的一个问题最受市民关注。在昨天下午市城市管理委召开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4个月新闻发布上,市城管委相关负责人明确说,当大部分人能准确进行垃圾分类、习惯养成后,投放厨余垃圾可以从“破
全市社区超过一半家庭已签订了垃圾分类承诺书。记者从今天下午召开的《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实施四个月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全市拟开展垃圾分类示范小区评比。 新华社资料图 本市开展了生活垃圾“我分类、我承诺”活动,全市各级机关、企业和事业单位干部职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北晚新视觉网所有,转载时一定要标注明确“来源:北晚新视觉网”,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北晚新视觉网或北京晚报的新闻(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是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邮箱: